距离上次“审核”信件应该过去很久了。过年期间大致感觉到了bx网站有了更多的访问量,但是在家只顾休闲放松也没做多的打算。
再次打开,已经积攒了2040封新的来信,花了三个多小时点开了每一封。并不是逐字逐句,我感觉自己像是评卷老师,一目多行扫描,搜寻能打动我的字眼,做好标记。
发现有不少人小学生时期就喜欢bx,朋友说想不通小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他们,为什么会磕cp?
讲真,我也想不通。回想我自己,开始追星好像都是高中时候的事情,那之前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和身边人,那些远在天边的人真的就远在天边(那时互联网还不像现在随处可达)。
已经不记得第几次听完了《三体·黑暗森林》,还是那么喜欢,还能听到新东西。这次,我明确意识到了旁白存在的必要性,让这部作品有了一种介于有声书和现代广播剧之间的平衡。旁白不是通篇穿针引线的导游,只在恰当的地方切入,比对话更高效、比内心OS更客观,平静地讲述。最大段的旁白当属《褐蚁》,零星出现的旁白之前都被我忽略了,现在想来能忽略也证明它的加入是恰如其分的,丁点不突兀的,是润物细无声的。
看到了大刘的一小段采访。他说原本没打算写第三部,在阅片无数的人看来让章北海死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,重要角色的形象刚立起来就退场了...但我倒觉得这更像是神来之笔,章北海死了,他的人物形象更空前绝后地立稳了,“没关系的,都一样”,太冷(平)酷(静),太喜欢了!
看完了729关于《三体》的所有录制花絮,罗辑、章北海、史强是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,声音塑造形象极其成功(在我眼中)。
初听三体时,我熟悉的声音只有魏超,魏大爷俨然就是活在我想象中的声音艺术家,不论是对角色的理解、情绪的把控和表达,还是声音本身的质感都能俘获我。章北海的声音是陌生的,但却是我超级喜欢的,那之后还听过郭浩然老师的其他作品,最喜欢的依然是章北海,果然声音和角色本身都起了作用。刘琮的声音本也是认识的,只是和骆闻舟那么地不同,二次听时才开始投放注意力到罗辑和章北海以外的角色,喜欢大史,不论是武力值,还是对人对事的态度,或者是对环境的适应力都很NB。后来才知琮爷也是三体的配导,既有专业的声音表演和导演技术,还有与人交流的说话艺术,和需要尊敬的长辈、需要提点的后辈、需要分寸的异性同事..他好像很自然地做到了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游刃有余地交流...
LKs有一期视频探访了729,体验了他们的新人选拔流程。从貌似有天赋的人群中选出五六,磨练一年才是群杂,四五年之后才是主役...配音行业真卷呐,在广播剧大发展的关口,审时度势入场的配音演员们好像有更好的运气。
最近在听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晚上看了杨天翔作为配导的简单访谈,落落大方啊,唇红齿白啊,气色极好啊,一种透露着健康的好看,令人羡慕和喜欢。鬓边4季竟也前后录了5年,漫长。不过转念一想,《全职高手》不也是...还有不知道猴年马月会掉落的《猫鼠游戏》。
巧的是,点开微博,看到了热搜“文淇落落大方”,言之有物的回答,不卑不亢的姿态。
临睡前,看了小唯关于《女性时间贫困》的视频。女性天然要比男性在某些事情上花费更多的时间,最显而易见的是生理期(不自由,部分人还要承担不适),其次是对于容貌、身材等方面的自(社)我(会)要求(要花费更多时间学习和改善),还有家庭中承担更多家务、父母年迈时承担更多照护责任...
女性应该更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,一些外在世界的规束可以不过分在意。比如对于外表的追求,需要花些时间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(相关行业的人除外)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做到满分需要的时间可能是90分的两倍或者更多,我们用一半的时间追求一个高效率的90分(是个虚指,90还是太高了)即可。
我只是提醒自己,不能什么都不做...
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入睡...翻来覆去想事情,杂七杂八的各种,已经2点了,就是不想睡,真崩溃。我的脑子可什么都不想吗?